•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子|惠泽华:公益梦,在行动

2017-05-20
阅读:

编者按:惠泽华,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 毕业后将在经管攻读金融硕士。惠泽华大学四年的关键词——公益,她说:“就好比有人喜欢大汗淋漓的奔跑,我所喜欢的就是公益” 。她将通识教育比作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陈列着古今中外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人生选择,这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单一。

“通识教育为我打开了一个口子,看见丰富多元的世界”——惠泽华

mmexport1495206061861_meitu_1.jpg

惠泽华

“趁着年轻,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毕业之后,惠泽华将会留在清华攻读金融硕士,一方面她想进一步夯实基础、汲取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想趁着年轻,探索各种未知的可能性。硕士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极佳的缓冲期,可以好好珍惜学生时代的自由,在试错成本比较低的时候,不断尝试并体验不同的生活模式。“我会参加不同的活动,甚至可能会再交换一次,试着去另一个国家生活。同时,我想要尝试不同领域的实习,希望能找到契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方向,找到自己愿意不懈奋斗的事业。”

“就好比有人喜欢大汗淋漓的奔跑,我所喜欢的就是公益”

公益对于惠泽华来说早已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太多理由,纯粹的喜欢,时常的感动,就足以让她在这条路上做一个平凡的行走者,平凡却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大一上学期,惠泽华加入红十字会急救部,参加了许多急救知识讲座和体育赛场救护活动。急救知识和技能虽然看似细微,却能在千钧一发之时承担起一个生命的重量。虽然推行的过程并没有理想本身那么美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她总不厌其烦地讲解和示范。她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急救支教”的想法,对暑期实践的支队长进行急救培训,并希望支教的同学能把急救知识进一步传播到偏远地区。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掷出一粒石子,漾起的涟漪或许可以造福“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此外,在唐仲英爱心社,惠泽华参加了面向保安、厨房等后勤工作人员的“梦想课堂”。“教育是全民性的,它不是小孩子独有的。”哪怕是中年的保安、食堂工作人员,他们对知识也会有一种仰慕和渴望,他们心中也会有一粒梦想的种子,真正和他们深入地交谈,才能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记得有一位保安大哥,拿了一个笔记本,特别认真地听讲。他的认真的程度让我们非常感动”。而这种不经意的感动,也是公益平淡的美好所在。

除了公益项目,惠泽华还参与了许多交流会。在交流过程中,前辈和小伙伴一以贯之的公益热情和实干精神深深打动她的内心。在“第八届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年会”上,当已至耄耋之年的唐仲英先生坐着轮椅缓缓进入会场时,那慈祥的微笑和一生为祖国公益呕心沥血的精神让惠泽华内心升起无限敬意。同时,与参会的小伙伴从项目创意、公益思路、项目运营与志愿者激励等方面分享经验的两个小时中,惠泽华记下了3页密密麻麻的笔记,结束后她内心的激动仍久久不能平复。在“台新两岸高校CSR交流会”中,她看到了台湾同胞对公益事业不同的思索和践行,其中尤为触动她的是台湾地区对身心障碍者心理上的尊重和关怀。“相较于物质支持,身心障碍者们更渴求的是个人的平等和认同。”除此之外,“台湾还开展了‘友善台湾’的餐厅评分活动,对餐厅是否设有斜坡、身心障碍者专用洗手间进行‘米其林’评级,这也加强了人们对身心障碍者的关注。”惠泽华深深感叹道:“这么多的小伙伴都满怀热情地在公益之路上坚定的走着,让我获得了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让我坚信所做的项目是有意义的。”

“通识教育为我打开了一个口子,看见丰富多元的世界”

清华经管学院的通识教育让惠泽华收获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自己,“它让我跳出原先的小圈子,有利于塑造个人格局”。

惠泽华看来,经管学院的学科设置、培养理念、学习氛围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她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古”“今”“文”“理”一应俱全,既有沿着时间长河从远古慢慢航行到未来的时间维度的思考,又有从文史的发散自由到理科的缜密细致的学科维度的探索。从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学科,通识教育可以由内而外地丰富一个人的内心和眼界,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好比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陈列着古今中外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人生选择。这种课程设置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单一,自己一直认同的真理也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逻辑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也正因为这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塑造了经管学院自由、多元的风气。在经管学院,老师和同学不会套用传统的价值评判系统去评价一个人,因为优秀是“千姿百态”的。在惠泽华身边,许多同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文艺体育项目、校院学生组织,用自己的热情、汗水和睿智,在各个方向寻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所在。令她尤为感动的是二字班的“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系列文章,她觉得单独看每个人的经历和选择,外人可能很难与典型的经管学生联系到一起,但他们确实是经管学院许多同学的缩影。

这种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氛围,让惠泽华在做公益时受益匪浅。因为做公益要接触许许多多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故事的人,学会更加包容地去看待他人,去理解他人不同的选择至关重要。“它让我学会更加open-minded,毕竟人生有很多条路可走,只要不伤害别人,每个人的选择是可以被包容和理解的。”

而作为文科生的她,通识课程中物质科学课程组让她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惠泽华建议讲授时可以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讲解和训练,现在的实际教学中稍微有点偏向单纯的知识记忆,对于文科生来说,很难真正领会物质科学中严密的逻辑之美。

“经管四年,我更加敢于尝试,更具有实践力”

让惠泽华感触很深的是,许多经管学院的同学不仅非常有想法,而且敢于主动表达甚至推动自己的想法,这种氛围也鼓励她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她现在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推动其变为现实,这是她在大学伊始时难以想象的。

在公益的道路上,惠泽华也逐渐学会让想法一步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公益交流年会时,四川大学“志愿者的二次方”的观念(即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给她许多思考。“之前每次两个小时的急救知识教育,只能让二十个人学习。但是中国目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低,亟需改进,我们是否可以像四川大学的同学那样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结合目前大学生支教体系比较成熟且庞大的现状,“急救支教”的想法也由此萌芽,也正是在经管学院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的氛围感染下,使她一步步努力推动“急救支教”的想法落地。

在惠泽华眼里,公益活动本身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它不仅让自己在奉献中感到愉快和满足,还使自己关爱的对象也会感到暖意涌动而欣喜,更重要的是,社会中的第三方会看到有人在为世界多一点阳光而贡献一点爱,他们也会多一份温暖和期待。对于学弟学妹,惠泽华建议积极尝试一下公益活动,因为公益的力量,可以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点一滴的爱心,也许真的能够成就美好。(供稿:学生工作组通讯员:云雯、付常芸责编:刘惠心)

更多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季系列文章

学子|刘裔:博于学,精于专

学子|贺维艺:审视大学:以时间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