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见证时代的改革者 ——记经硕1993级王琪

2013-10-22
阅读:

王琪,四川自贡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任教于四川泸州教育学院数学系和四川轻化工学院管理工程系。1993年考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曾担任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办公室副主任、光机工厂厂长、所长助理、副所长、长春光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裁、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国科光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中科院企业党组成员。

青春,勇于改变

苦难,人生路上的第一堂课。对于命运多舛的“50后”而言,童年时光、青葱岁月,都伴随着时代镌刻下的共同印记—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1975年,王琪高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尽快自立,他先后在老家的国营水泥厂干过立窑工,在印刷厂做过排字工、制版工。作为“饿肚子”长大的一代,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不怕累、不抱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人生中最初的工作岗位,直到1978年的春天。如果时光平淡如水,王琪也许会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然而,历史却注定他们是见证新中国沧桑巨变的一代,是时代进步中弄潮的一代。1977年冬,刚刚走出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恢复了高考,一批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幸运地成为文革后第一届正规大学生,王琪是他们中的一员。

大学毕业后,王琪先后任教于四川泸州教育学院数学系、四川轻化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在任教过程中,他深感自身经济管理学科知识的欠缺,渴求相关专业的系统化教育。1991年,他通过在清华任教的叔叔,争取到了在清华经管学院为期一年的进修机会,从此与清华结下了一生情缘。

一年的时光,短暂而充实。随着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提升,王琪萌生了报考清华经管学院研究生的想法。亲属朋友听说他要放下捧了十来年的铁饭碗,去和比自己小十岁、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的应届本科生们竞争时,纷纷相劝。最后,在经管学院进修时的主课老师程佳惠教授的鼓励下,王琪坚定了内心的选择,“我不想年老时为当初的怯懦而悔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经过大半年的潜心准备,时年36岁的王琪最终以全院当年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清华,教给我担当

1993年秋,王琪与48名同学走进清华园,组成了曾是经管学院历史上人数最多的硕士班集体-经硕1993,并被推选为班长。求学期间,恰逢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1995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琪被导师赵平教授派往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调研,并负责为该所研究制订以研究所改革和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九十年代初,长光所和我国广大的科研机构一样,挣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积弊与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冲击交织的阵痛中,几乎走到了历史最低谷。因此,这项研究任务对完全没有研究所工作经历的王琪来说,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困难,是弱者走向死亡的坟墓,强者生发壮志的泥土。在人手不足、经验缺乏等情况下,王琪殚精竭虑、边学边干、勤奋工作,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研究任务。课题尚未结束,长光所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未来的路,何去何从?当时,王琪已经收到武警学院等几家单位的录用意向,原工作单位也始终为他点着回家的灯。最终,深深印在脑海里的那段朱镕基院长的讲话,促使他做出了追随心灵的选择—1994年春,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大会在清华大礼堂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院长亲临现场,脱稿作了两个小时的讲话。“你们每个人回去搞活一个国有企业,中国就有希望了!”这番话令王琪深受震撼,终身难忘。那时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最迫切的需求结合起来,是清华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是时代对清华人的呼唤!

成立于1952年的长春光机所是中科院的第一大所,创造过共和国科技史上多项第一,为“两弹一星”等一系列国防科技工程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光学摇篮”。然而,随着科研院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长光所在科研管理和产业化发展上存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需专业管理人才。“这不就到了清华人践行‘以身许国’誓言的时候了吗?”。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希冀,王琪举家从“天府之国”四川“闯关东”到了长春。

永不疲倦的改革先锋

勇作攻坚战的排头兵。以公司制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所办企业改制,是长光所企业发展历程中一项意义极为深远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涉及三十多家所办企业,工作面广量大、问题复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2000年,时任所长助理兼工厂厂长的王琪,受命出任该所企业改制办公室主任,具体主持了全所企业改制工作。难以预料的困难纷至沓来,教师出身的王琪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边干边学,经过长达11个月的夙兴夜寐,处理了大量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完成了该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和评估,核销不良资产约1200万元,盘盈资产2400余万元,资产评估增值600多万元,通过资产和业务重组,最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构建起长光所高技术企业集团式发展格局,同时还以光机工厂资产为核心,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了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为该所链接资本市场的纽带,形成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良性循环。长光所的企业改制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科学院先进典型单位,在2002年全院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企业改制工作经验。“行胜于言,用成绩证明价值。”

哪里需要哪里钻的“螺丝钉”。2002年,王琪临危受命,兼任奥普公司第二任总经理,为实现公司上市融资的既定发展目标,他亲自策划并组织实施,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公司股本由2500万股增至6000万股,首次实现股东分红;他力排众议,亲自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公司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了制造单元与研发机构重组以及车间核算与考核制度改革;在不停产的前提下,领导实施了光机工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园区搬迁…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和变革,彻底改变了公司面貌,为后来的“奥普光电”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磨一剑,花香溢满庭。在长光所的近八年里,王琪历任所长办公室副主任、工厂副厂长、厂长、所长助理、副所长、长春光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裁、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始终致力于科研所管理改革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为长光所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所级领导班子成员”奖、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地合作优秀组织者奖”等多项奖励。在述职报告中,王琪动情的说:“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和人生价值应当体现在他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兴衰存亡之中。”他和所有长光人一道,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并见证了“中科院第一大所”的再度辉煌。

2004年,王琪调任中科院国科光电科技集团司副总经理,兼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务会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推动中科院光电科技领域科研和产业整合;2009年又赴任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王琪受命回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科控股”)常务副总经理。国科控股注册资本51亿元,承担着30多家中科院投资的全资、控股及参股持股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国有资本运作责任,并对中科院一百余家研究所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总资产高达2000多亿的企业群体,王琪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公司高管团队核心成员,他再次搏击在改革的风口浪尖。资产整合、战略协同、企业并购、股改上市、VC/PE投资......“路虽遥,行则必至;事虽难,干则有成”。如今的国科控股,正在成为国内极具特色的大型国有科技型控股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机构投资人,成为中科院这个引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火车头”有力的助推器。王琪和他的同仁们正夙夜在公、殚精竭力,为践行“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资本增值”的光荣使命而默默前行。

感悟清华:眼望星空,脚踏实地

大学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回忆清华园的点点滴滴,王琪坦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早已悄然融入到他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之中。在访谈中,他多次谈到“清华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清华人应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成为社会的脊梁、行业的引领者。“不仅要眼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希望每一名清华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共筑美丽“中国梦”。

采访时间:2013年7月24日

采访地点: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采访:王万忻、毛咪濛濛、王东

撰稿:王东(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