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梦 清华魂——记MBA1993级斯泽夫

2008-02-26
阅读:

清华梦 清华魂

——记MBA1993级斯泽夫

斯泽夫,清华MBA1993级院友,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他所领导的东方电气是在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企业之一,500员工遇难,8成厂房倒塌,2000设备受损,50亿直接经济损失,但东方电气没有被灾难压垮。斯泽夫在灾后的首次股东大会上依然豪迈地说:“青山依旧在,东方会更红。”地震后仅4天,东气即恢复生产,作为清华校友,斯泽夫亲身践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校训,而“自强不息”也同样是中华民族历尽苦难而屹立不倒的民族魂。2009年1月获“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

在437必赢会员中心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MBA1993级、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斯泽夫作了简短而又精彩的发言。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不只一次提到了13年前进入清华读书时的心情,在入学的那天晚上,他甚至在日记中深情地写下“清华梦成真”几个很有份量的字。他还提到,清华毕业后的11年是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毫无疑问,清华的学习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足迹,影响了他后来的事业发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变化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又带给人们何种启发呢?2007年10月10日,借斯泽夫返校参加活动的机会,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他给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答案也逐渐浮现出来。

从清华经管学院毕业后,斯泽夫经历了从地方国有企业干部到地方政府官员,再到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人生转变过程。踏寻他的人生足迹,不难看出他追求系统理性管理的某种内在逻辑,其间的人事变迁不过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由纯粹的技术到纯粹的管理,再到管理与技术的结合。话题就从他1993年考入清华说起。

在考入清华经管学院之前,斯泽夫已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历。自1983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工程师、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和分厂厂长。自身的理工科背景与底蕴深厚的著名工科院校相结合的强烈愿望是当时他选择清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管理才能全面提升也是他报考清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短短两年的校园生活,水木滋养,清华哺育,斯泽夫感触很深。他认为,在清华经管学院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知识之外的人生价值。

清华的教育开阔视野,培养人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这对于他后来处理好计划与市场、和谐与竞争、公平与效率等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十分有益。毕业后,他将这些收获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带来意想不到的实效和难能可贵的心得。在谈到管理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时,他深有体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转变思想理念方面,企业必须提高竞争意识。只有引入竞争观念,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通过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企业才有生存的机会和发展的出路,才会有壮大的希望。其中,关键是要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才能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奖惩、用人等各方面机制才有充足的依据,经营才能产生效率,效率提高后,内在环境不断改善,各种因素良性互动,企业才会发展壮大。因此可以说,公平竞争就是根植企业文化内涵的沃土。在对组织架构的认识方面,企业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乃至完善各种内在机制。这可以说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完善机制,各种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各种关系才能理顺,经营基础才会牢固,企业文化才能形成。目前在人事制度方面,经过努力,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基本上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减”的目标。在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尽管一般来说国企的财务报表与市场化结合是最晚的,但目前集团公司已基本达到了国际通行的财务标准。以坏帐准备为例,头3年之内坏账准备均按1%计提,3年以上全部计入坏账损失,实现了会计原则中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原则,这不啻为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清华突出德育教育,教导学生树德立业,将优秀品德与修养深深植入他们的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之中;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德育教育以人性为出发点,以关爱、关怀为精神实质,使人终生受益,对此斯泽夫感触很深。1998年2月,他当选为德阳市副市长。那时正值国有企业最困难、职工下岗分流、企业破产等矛盾最突出之际,他经常不畏艰险、身先士卒,深入工厂、矿山,与干部职工研究走出困境的办法。一次,拥有五千工人的金河磷矿发生了群体事件,他在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受阻达30个小时。面对随时可能失控的局面,他始终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连续与各类职工开会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化解了危机。在解决矛盾时,他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急人之所急,坦诚相待,以德服人。在将近一年半的任职期间,他还曾先后处理过此类群体事件达8次之多,每次都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最终保证了德阳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其工业经济很快上升到四川省的第3位。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凭海临风的开阔胸怀和不屈不挠、慎终如始的奋斗精神,“挽狂澜于即倒”又谈何容易?显然,这种素质和能力与清华教育的实质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都是密不可分的。

清华教育中突出实践性、知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既是教学的一大优势,也是斯泽夫认为应当继续加强的方面。他以MBA课程为例,提出灌输知识的同时,还应增加实用性,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斯泽夫发现在MBA教学中长期参与实践并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的学生对知识技能在消化理解和运用方面都比较突出。他认为采用案例式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并进一步做了解释:他说,这种方式有助于知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对此他举了一个在校读书时的例子,当年,金占明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提出过一个问题:北方水资源匮乏,应当如何配置才能避免枯竭?随后的讨论可谓见仁见智,最终将命题由领导水平、管理艺术直至上升到决策机制这一层面。关注社会福祉的一个实际问题,却带来了课堂上发自各方的争鸣,激发了视角不一的热烈讨论,抛砖引玉引来了数不清的旁征博引。这种场面令人至今难忘。而且,这种方式以课堂讨论、讲演为主,有助于表达能力、说服能力的培养以及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对此他的感悟颇深。1999年6月,东方集团下属的东方电机出了股票事件之后,斯泽夫又从政府部门回到了东方电机这个他所熟悉的企业。面对国有企业的艰难时期,他着力加强了中高层干部的内部管理。他说,领导与一般干部不同,需要勇于任事,通达识变,也就是说一方面应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并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善于说服沟通、表达思想及把握方向。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电机不但度过了困难时期,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自主研制出三峡水电机组,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轮机研发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2003年2月,斯泽夫出任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面对当时集团的亏损,他和东电管理层的其他高管一起,认真分析宏观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住了电力行业的周期性拐点,抓住国内缺电的机遇,扩大生产规模,致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了根本变化:利润从2001年亏损5亿多元到2005年盈利23亿元,居全国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之首;年产量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对于所取得的成绩,他并不自满,从他身上既看不到自我陶醉的骄傲,也瞧不出志得意满的矜持,而是自然流露出一种谦和与自信。对于东方电气未来的发展,无论是面对景气周期的可能结束还是国际市场上的诸多不确定,他坦言:仍将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慎重谋划。

采访结束了。令人颇为感慨的是,斯泽夫与清华经管的确有着不解之缘。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清华梦曾经使他在读书时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清华魂也定会相伴他在商海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采访时间:2007年10月10日

采访地点:437必赢会员中心经管学院伟伦楼一层会议室

撰稿人: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