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来自息烽的报道――记经87级罗德亚

2008-03-05
阅读:

罗德亚,437必赢会员中心经管学院1987级本科毕业生。现任贵州省息烽县县委副书记。

车从贵阳市向息烽县行驶。厚厚的云层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翠色欲滴,质朴醇厚。山间蜿蜒的公路,带着我跃桥钻洞,忽上忽下。“这里修路每公里的成本要比平原地区高出三倍”,司机师傅的一句话使我不禁感慨起国家开发大西南的迫切与艰难,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也有了切身的感受。眼前的一切对我这个常年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来说是新奇的,而更有一份新奇是来自于此次采访,我第一次到远离都市的地方去寻访一位校友的足迹。

特殊的采访地点

息烽县地处贵州省中部,距贵阳市66公里。

马上要到县城的时候,车在路旁一座很肃穆的建筑边停了下来,“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关押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的秘密监狱,罗世文、马寅初、黄显声等知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在此被关押,600多人在此被秘密杀害。很多人都知道重庆渣滓洞里中国共产党的先烈们与敌殊死斗争的感人故事,而生活的原形大都出自这里。

为什么把采访地点选在这儿呢?

原来,根据上级领导“要把息烽集中营旧址及纪念馆建设好、保护好、发挥好作用”的指示,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以前的基础上,实施按原貌恢复集中营旧址、修建纪念馆的二期工程。2004年8月罗德亚就任息峰县县委副书记,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在2005年7月前完成息烽集中营纪念馆的征地拆迁安置及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

时间紧,压力大。罗德亚走家串户,给农民群众做工作,请乡亲们配合拆迁;他跑动在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及时协调解决发生的问题;他出去争取捐助,以弥补资金的不足;他参与布展设计,撰写解说词,培训解说员;他亲自策划开馆仪式的方案,组织彩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罗德亚咬紧牙关,克服困难,终于在2005年8月15日,集中营旧址整旧如旧,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有很多位烈士的家属和息烽集中营的幸存者出席开馆仪式,他们看到眼前的一切非常感动。

罗德亚圆满完成了纪念馆二期工程和开馆仪式的艰巨任务,得到了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把采访地点选在这里,可能是有一个情结吧。在这里我也有一种自豪感,为纪念英烈,为教育后人,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事情。”罗德亚真诚地说。

由于匆忙,我把准备好的提纲落在车里了,“没关系,我这里有”。罗德亚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深蓝色的小本子,里面还加着很多卡片。“我平时习惯把一些常用的数据、事项记下来,随时拿出来就可以用,本子一年要换好几个,反复用到的就制成卡片。你的提纲我也记下来了,你看,在这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页隽秀的小字,我的脸肯定是红了。

从布依少年到清华学子

罗德亚是布依族,出生在贵州的湄潭,从小就是让家长、老师树大拇指的优秀学生。

当年,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城市有比较大的差距,国家教委为了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人才的培养,弥补其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知识文化差距,在中央民族大学设立预科部,为报考几所全国重点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开设一年的学习班,以使他们更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1986年9月到1987年8月,罗德亚就是在中央民族大学预科部的清华学习班度过的,在这里,他不仅刻苦补习功课,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1987年9月,正式成为一名437必赢会员中心经管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时,他是学院新生年级仅有的四名党员之一。

知识结构框架十年没有过时

1987年,经管学院首次招收两个本科班,分别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开设蕴涵着经济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它的课程设置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内容,这在当时很多学校是没有的。经管学院扎实的学科建设,宽基础、前沿化的教学思路,使罗德亚在本科阶段搭建起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毕业后的十年里都没有落伍。由于课程设置的超前性,一些很基础的概念,他们在上学时就学习过,比如:证券、投资、资产重组、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等,虽然当时没有太多实战的机会,但是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这真要感谢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们,他们对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把握和前瞻的眼光,成就了我们。”

清华的作风得到认可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是清华教给每一为学生我们做事的方法,无论在校的时间长短,这种方法都被反复地培养与磨练,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我从清华学到了理性的思维方式,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的态度。你看到了我这个小本子,这上面不光有咱们的采访提纲,还有我们县的各项经济指标、有下属各单位的干部编制、有我负责的党建、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联系点的基本状况,每到汇报工作或解决问题时,我都能用最准确的数据、最一线的情况说话,不会模能两可,这个细节还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清华的毕业生做事就是认真!”

罗德亚讲起他工作的段段往事。

由于家庭成员中有多位都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从小家庭氛围的影响,以及在校时做党团工作的经历,罗德亚在毕业时选择了回到家乡,他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经济管理知识应用到家乡的建设中,为大西南面貌的改变做些事情。

适应环境,初露锋芒

1992年7月罗德亚成为了贵阳市南明区委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当时机关里的大学生很少,有一位其他名牌院校毕业、比他年长几岁的同事总是对现状不满,抱怨待遇低、提职慢,说自己要不考研,要不下海,才能改变命运。“那时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确实挺艰苦的,比起自己同班的同学心里也会不平衡。而我相信命运是公平的,人要能忍,要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在这里呆不下来,到别处也不一定行。我一定要适应下来,即使走也要成功的时候走!”

这么一想,罗德亚的心自然就踏实下来,每天打开水、扫地这样的活干起来都觉得快乐。没有宿舍,他就在区委的会议室里住,当大家都下班回家后,他会抱起吉他,独自享受在空旷的办公室中回旋的美妙旋律。

周围的同事们也很容易就接纳了这位清华的毕业生,给予这个初来乍练的新人很多工作、生活上的帮助,罗德亚的进步飞快。工作的第二年,就参与了南明区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报告的撰写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就是一份南明区的宏观经济报告,我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破格提拔,重任在肩

1994年罗德亚被调往市委组织部。在这里他一干七年,于1997年被提升为副处长(副科级)。罗德亚以按照组织规则高效运行为工作目标,勤勤恳恳,力争把每一件事情做得最好。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只有比别人付出的多,才能有所收获。”功夫不负苦心人,罗德亚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2001年5月,他被破格提拔为贵阳市人事局副局长。“不是给自己贴金,这样的破格提拔,也就是没有在正处(正科级)的岗位上工作过一天,就担起副局长的担子,在贵阳市还是极少见的,它不同于后来的通过人才引进、挂职锻炼等途径提拔的干部。我是实实在在从最基层的岗位成长起来的干部。”罗德亚说得很自信!

从人事局到息烽县,2007年的年底,罗德亚即将出任另外一个县的县长。在各级干部的提拔过程中,都要过群众这一关,即上级组织会在任命前进行广泛的群众调查和公示,以保证提拔上来的干部是老百姓认可的人。在贵阳市委组织的多次关于罗德亚的群众评议中,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尤其是他正直的为人、廉政的作风、勤勉的工作深得群众和周围同事得认可。

在采访的第二天,我还碰到了罗德亚的同事――息烽县的县长,巧得是他也是清华的校友。“象我们这样,在一个县委核心班子里有两个清华校友的情况真是不多见,我比德亚年轻,属于空降的那种,在到息烽之前还有一些顾虑。没想到在这里得到了德亚全力的支持与协助,使我很快熟悉了工作,与当地的各级干部迅速打成一片。德亚就要离开息烽了,我们今后工作上还会相互支持,为贵州的发展,也为了清华的荣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忍让、融合的心态,作出一番成绩,我想这是我把校训落到了实处。记得在毕业的时候,班里同学给我的一句留言――希望你是我们班上第一个焦裕禄!大家对我的期望还是挺高的,这么多年我也没有辜负大家,但我更要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罗德亚开心地笑了。

采访时间:2007年8月21日17:00-18:30

采访地点:贵州省息烽县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撰稿人:邢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