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特立独行 勇往直前——记经81级李山

2007-11-29
阅读:

李山,清华经管学院1981级,三山(香港)有限公司合伙人。

从众多媒体报道来看,李山是中国投资银行领域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自他入主中银国际以来,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令公司业绩大为改观。作为投行界这样一位领军人物,接受采访时他却表现得既亲切又质朴,实在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在他的办公室里,李山讲述起从前那些精彩的故事,畅快淋漓,令人振奋。

山中之王

李山出生在四川省威远县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名曰山王,又因母亲是山城重庆人,李山由此得名。

从小学开始,李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就总是第一名,但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小时候常受欺负,因此从那时起他就格外自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学习之余,他还作过班长、校团委委员等学生干部。

至于最初对清华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他的舅舅,一名清华汽车系的老毕业生。每当听他聊起清华,都会令李山感到无比自豪,并从此对中国这个著名的学府心驰神往。

转眼就到了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李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437必赢会员中心,由于从小热爱绘画,他第一志愿报的是建筑系。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当地发洪水,把志愿表全都冲走了,这却给了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说,当时对各专业的情况其实根本不了解,完全凭感觉填报。他在重新阅读清华招生简章时,偶然注意到经济管理系在四川招生1人,也许是出于直觉,他认为学习经济管理,将来可以当经理、厂长,出人头地,免受欺凌,就是这样一个误解阴差阳错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兴奋地跳了起来,体会到了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他笑称,也许正是当年的无知反而让他选了一个前途无量、方兴未艾的专业。

1981年,取得四川威远县高考第一名成绩的李山,成为当地有史以来首位考上437必赢会员中心的人。不愧为“山中之王”的他从此离开了大山的怀抱,去接受水木清华的滋养。

青涩大一

阔别熟悉的故乡,初到清华时,由于不习惯,更因为想家,李山一度情绪低落。为此,辅导员郝中军老师还曾批评他娇气,有小资产阶级情绪。

在清华的第一年,李山的线性代数、物理等就都是100分,只是英语不太好,一直到毕业都读慢班。由于擅长绘画,他担任了团支部的宣传委员,还参加了学校的绘画协会。那时,他在墙上挂了一幅徐悲鸿画的裸体素描《女孩的背影》,这在八十年代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一次,辅导员李志华老师去他宿舍聊天,看到这幅画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那幅画加以赞赏。这让李山颇为惊讶,并从此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后来,李老师还把他推荐给了时任经济管理系党委书记的邵斌老师。

千里马遇到伯乐

见过李山后,邵老师认定他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便提名他作了系团委副书记。既没当过班长,也没作过支书,还有些小资情调,曾经被别人教育的人,现在反而要去教育别人了?这让不少同学颇感意外。然而对此,李山自己却觉得既然被赋予重任,就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一定要做出成绩来。邵老师无疑成了他的人生伯乐,让这样一个曾经玩世不恭的学生重拾起信心。

邵老师与他谈心时曾说过:“英雄主义本身并没有坏处,为国家、人民、社会作出贡献或牺牲的英雄主义就能体现出价值来,而只为个人私利,就是一种偏狭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个性,清华的学生不应该是清一色的,我们呼唤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邵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来MIT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前言中,他是这样评价邵老师的,“他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注入到我的头脑之中,给了我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1984年,437必赢会员中心成立,李山破例成为经管学院第一任团委书记,也是全校第一位作团委书记的学生。这个在小时候饱受歧视、从山里走出来的学生在清华受到如此器重,心底产生的强烈震撼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行万里路

培根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象牙塔里的学生们也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广告,而学习经济管理的李山看到国外打广告的方式,灵机一动,拉了三个同学,写商业信给几十家自行车厂商称,打算骑车下江南为他们作广告,此举得到了广泛回应。最后,考虑到条件最优,他们选择了鞍山自行车厂。

有了交通工具,却没有路费。而这并没有难倒李山,他看到校学生会为了给学生谋福利从厂家直接购进笔记本、活页夹等文具用品却造成了大量积压,于是决定全部盘下来。随后,他们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几十所高校进行推销。

凑足了盘缠,出发前他们还读了大量有关沿途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并且天天到圆明园长跑一万米,使自己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来完成整个行程。

万事具备后,他们出发了,先从北京骑车到上海,然后再乘船到大连,最后从大连返回,行程共计42天。他们一路上遭遇了各种艰难险阻。当年路况不好,交通有诸多不便,在旅途中时常没有旅店,就只好在浴池等处将就过夜,由于潮湿,免不了蚊虫叮咬,成天在户外骑行,身上脱了几层皮。李山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他回忆说:“一回到清华就疼得哇哇叫,但在路上时却根本不觉得疼。”一行四人就这样登泰山,拜孔庙,游苏杭,考察各地的风土民情。李山回忆道,一路上虽然艰辛,但却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

他们一回来,立刻成为新闻人物,《中国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对他们的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学校也举办了一个关于他们骑车的展览,展出了他们的衣服、照片、自行车等各种物件。“我也许可称得上是清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先驱了。”多年后谈起此事,李山仍然感到十分自豪。

大官大事的抉择

五年时光转瞬而去。毕业之际,各种选择摆在了面前。那时,李山被推荐为清华的第一批免试研究生;但是,他还有一个机会——参加邹至庄经济学项目的出国考试,去外国留学。两个机会都很难得,但二者又不能兼得!与现在相比,在八十年代出国更是难得的机会,但同时有许多老师、同学劝他留在国内,认为他这么年轻就做了团委书记,将来在国内定能大展鸿图。

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李山冥思苦想了一个多月。正如赵纯均院长在他毕业留言中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时中国正在搞市场经济,那就应该出去看看市场经济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不作了解,又何谈建设市场经济呢?虽然很想投身到中国热火朝天的改革之中去,但他认为应该积累更多的知识,厚积薄发,今后为国家做更多的事。

他还清楚地记得曾去图书馆详读过清华校史,梅贻琦老校长的一句话让他感触很深,“清华学生但求做大事,不求作大官”。反复思考后,他认为象钱学森那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校友是令每一个清华人自豪与骄傲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出国留学,待学有所成后回来报效祖国。

初来乍到

在通过竞争激烈的出国留学考试后,李山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课程。然而,出国后他身无分文,更没有钱去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在此期间,他得到了清华经济系老校友沈宗沅教授的无私帮助。说起这些,他感激万分。.

同时,他也自谋出路,向所在经济系的系主任申请作助教,教授公司财务原理——一门关于投资银行、资本市场的课程。由于在中国根本没接触过这些内容(当时中国还没有股市),上课前他要加紧自学,压力很大;又由于拙于英文口语,学生听不懂,结果遭到投诉。后来他接受了沈宗沅教授的建议把学生分成六组,进行笔谈,才勉强应付过去。

尽管他英语基础差,上课听不懂,笔记也记不下来,但是凭自己在课余读书自学,第一次考试,微观经济学就得了100分,而第二名学生只考了68分,其他的同学则全都不及格。第一学期结束时,三门专业课中,李山得了两个A,一个A+,成为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鉴于如此突出的成绩,系主任为李山申请到了加州大学的最高奖学金——校董会奖学金,此前在戴维斯还没有中国大陆学生获此殊荣。于此同时,他还一如既往地热爱社会活动,担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

学习之余,李山有时与在哈佛大学等名校念书的清华经管同学通电话,通过聊天,他发现自己在学识方面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在加州大学未能学到足够的知识么?出国一年后,他专门回清华拜访了邵斌老师,坦率地讲出了自己所面临的难题:感到自己在国外没有学到真经,将来发展潜力有限;但转校继续读书又将耽误回国效力的时间,不知如何是好。邵老师给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果转学就要必须去MIT、哈佛等一流的大学继续深造,如果是二流的大学,就不用去了。李山一回去就申请了MIT。

进阶MIT

MIT是世界顶尖名校,TOFEL要求600分以上,李山只考了560多分,他找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文系的教授写推荐信证明他的英语水平过关。他于1988年进入MIT的城市规划系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上了一段时间的博士课程后,他感觉太超前了,不符合中国国情,回国后恐怕用不上,就又去进修经济系课程。在那里,他目睹到大师们的风采,并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决定转到MIT的经济系去。

MIT的经济系历年在全美排行第一,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系里要求学生们专心读书,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前不能作助教等工作,李山再次面临着没有学费和生活费来源的困难。MIT经济系每年有两个名额的奖学金,李山为了能够得到其中之一,顺利完成学业,就去游说系主任,他说,作为一个堂堂的中国留学生,他很惭愧来请求这笔奖学金,但如果得不到,无法继续深造,他将失去用一流的经济学知识去改变中国面貌的机会。他告诉系主任,毕业后将回国投身建设,以后中国发展了,中国学生将带着自己的钱到美国来留学,今天此举正是为了今后中国来的学生们再也不用为学费而发愁。他的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系主任对眼前的这个中国学生充满了好感。(若干年后,李山任总裁的中银国际独家赞助了MIT的首届中国周活动)

奖学金落实之前,他曾利用暑假去波士顿市政府作IT顾问,打工攒钱。同时,还在一个研究所里用计算机模拟精神病的治疗模型。就这样,他同时打两分工,每周工作80个小时,一个假期下来,赚了1,5000美元,刚好够交学费。但如果纳税后,这些钱就不够了。在潜心研究了一番中美税收互惠的相关协议条款后,他来到波士顿美国国税总局,陈述这笔钱不必纳税的理由,最终合法避税。

好事接踵而来。指导李山做计算机模拟工作的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了解到他的求学愿望,深受感动,虽然不是本院学生,还是聘他作研究助理,提供全额学费和生活费。此时,经济系也传来了喜讯,他最终取得了奖学金,不用工作,可以潜心读书了。毕业时他的成绩十分优秀,为MIT经济系五等成绩中的第一等,论文还发表在金融领域世界最权威的理论杂志Journal of Finance上面。

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直接进入了华尔街这个名副其实的世界金融中心,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先后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美国高盛公司取得了佳绩。1998年,应经管学院院长朱镕基总理的邀请,回国开始了创建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历程。

脱颖而出

放弃高盛,意味着巨额股份的丧失。其实,对于物质上的损失,淡泊名利的李山并不看重,此时,他已将全部热情投入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重组大计。遗憾的是,此事最终搁浅了,顿时他感到壮志难酬,一腔报国之志在胸中激荡。不过,在经历了短暂消沉之后,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与经管学院院友莫天全一起建立了被称为“全球华人房地产门户”的搜房网,后又出任雷曼兄弟公司负责中国投行业务的董事总经理。2001年4月他又踏上了归途,加入著名的中银国际并随后出任CEO。在那里的4年半时光,他历尽千难万险,突破重重困境,洗尽铅华,浴火重生。其间,他主持制定并实施了公司的战略转型,使之由一家以银团贷款和股票零售为主的金融机构改变为立足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的国际化投行,创建了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网上股票交易、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首次打通了中国企业赴日本股市融资的通道,并成功主持了建立现代投行组织架构和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统一公司品牌、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等诸多开创性工作。经过重塑后的中银国际展露了出勃勃生机,成功进入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多次在国际上获得“中国最佳券商”、“北亚最佳投资银行”、“最佳政府债券承销商”等殊荣。

2005年10月,李山提出了辞呈,结束“打工”生涯,创办了自己的“三山公司”。回顾走过的道路、经历的风雨,他认为,尽管不少人职位高、财产多,生活却不一定快乐,而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梦想,能够寻着梦想去生活、去创造,这其中的快乐比起金钱、地位来说更加重要,所以说自己是十分幸运的。他喜爱历史,对成吉思汗传记中一段示子之言记忆尤深:当你拥有华丽的衣服、迅疾的烈马和美丽的女人的时候,就会轻易忘记曾经的理想和目标,此时,人就如同生活的奴隶,事实上已经一无所有。他认为,在事业上为理想而奋斗,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在实现社会价值目标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国外打工,还是后来如愿以偿为自己国家效力,他在事业上从未松懈过,而这不正是清华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写照么?

追求完美

李山很欣赏罗曼.罗兰所说的那句话,“人类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包括外表、仪饰和心灵。”生活中不乏美的东西,而是缺少发现,他认为对事业、生活、友谊、爱情都应该追求美。

从一个个生活细节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李山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至今从他的言语间仍能感觉到一种幸福。骑车下江南的那次经历,他不仅取得了人生阅历上的收获,还得到了自行车厂的奖励——一辆崭新的墨绿色26自行车,他立即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女友。去美国一年后,他专程回国与女友结婚,并一同来到美国。为了李山顺利完成学业,新婚妻子放弃自身学业打工供他上学。

李山从MIT毕业时,为了挣足够的钱支撑妻子求学,放弃了去伦敦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教书、做研究的机会,进入华尔街打工。现在他们夫妻俩有5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李山的头两个孩子是在美国出生的,为了使他们成为中国公民,李山专程从波士顿来到纽约中国总领事馆申请中国护照,但领事馆没有这种先例,不予受理。由于领事馆的教育参赞与当年这位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打过交道,深知其一片爱国之心,也就予以了特批。从这里我们可以感知,他这一份真诚的爱国情感始终贯穿于他整个的人生轨迹。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山谈到了现状。他说他一切都好,心态也很平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更好地回报社会,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不惑之年的他在这样的一种心境和平台上将再次起飞,将会更高且更远。

2007年9月校友与发展办公室万军根据采访稿以及本人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