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0日,在创新大厦的校友会接待室,我们采访了经管学院84级校友裴榕明,他温文尔雅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学长从大学生活谈到职业生涯,从对人生路途的回忆谈到对经管学院人才的培养,令我们受益匪浅。
裴榕明:1984年进入437必赢会员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系(现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9年毕业,1995年回到学院攻读MBA学位。曾经在SAP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现任IBM中国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经管学院培养的人才类型
“你们这个专业不是当厂长经理的,也不是当国家干部的,这里是培养信息经理的。”这是在裴榕明入学时,当时的副院长邵斌老师做新生教育时说的一句话。每每回忆起这句话,裴榕明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在当时就能够预见到信息经理的重要性,可见前辈的远见卓识。
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裴榕明对经管学院应当培养的人才类型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他觉得,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应当是专业型的,介入政界、商界,也应当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进入。
“当然,我能够理解我们的同学希望能够做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强对自己的锻炼。”裴榕明说到。但是他强调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的压力非常大。因为需要处理各方各面的关系,要激励自己的下属努力工作,要为自己团队的业绩负责等等。他举了自己的一个经理的例子:很多时候晚上十二点给经理发邮件过去,他马上就回复,可见他还没有休息。越到高层,越是如此,而且他们的压力几乎无法与人分担,就连工作本身也常常不被理解。在外人所看到的“老总又去打高尔夫球”背后,往往蕴涵着高层间的战略性交往,又有几个底层人员能想象到呢?同时,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社会经济中,大量企业高层领导还面临着保持企业高速发展的艰巨任务,如果企业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就很容易被吞并、被打垮、被逼退出。这使得高级经理人肩上承担的负荷更重。
当然,这种压力和风险的背后,是高回报。如果没有压力和竞争,整个职业生涯会变得黯淡一些,人生的路途也会走得平凡得多。所以说,职业的选择方面应当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和心态,没有最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就好。
什么是咨询顾问
“咨询顾问”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但问及咨询顾问的工作内容、性质和方法,却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职业对大众来说始终有种距离感的存在。身为IBM全球服务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的裴榕明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略显神秘的面纱。他谈到,咨询顾问的知识面“博而不精”,虽然与各行各业的业务伙伴都有一定的对话基础(这正体现了咨询顾问的价值),但与行业内专职人员相比,还是欠缺了亲身实践的最直接的了解。纵然如此,作为目标企业的局外人,咨询顾问往往能客观而周到地分析企业各层次人员的状况及想法,看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不能察觉的问题的症结。也许这就是高级咨询顾问那令人艳羡的高薪中货真价实的含金量吧。
关于职业选择
学长结合自身经历,对于我们的职业规划谈了一些看法。
毋庸置疑,清华现在毕业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现在有些企业不要清华北大的学生,这种做法是有哗众取宠之嫌的。与我们如何找工作相比,我们更应当用心考虑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裴榕明提到以前一位老师说过,错误要靠自己去犯,经验要靠自己去积累,靠自己去领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爱好、性格还有心态,综合种种因素,来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裴榕明学长这些年来一直走职业发展的道路,一直围绕自己的专业ERP做专业咨询顾问。回忆同届同学的发展:有在投资银行的,有在政府部门的,在国有企业的也有,在外资企业的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基本上还是看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作为咨询顾问的他,“为自己的简历打工”这是他自己的工作态度,通过工作提升自己的职业资格。
爱一行与干一行
裴榕明说他自己从前并不了解咨询顾问这个行业(那时候这个词汇也尚未进入大众的视野),他其实是成为咨询顾问之后,才真正喜欢上这份工作的。
在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也每每面临同样的问题:是先照顾薪资福利、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还是先考虑个人兴趣和理想?裴榕明认为,兴趣要适当兼顾,但最重要的在于认清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并且,一旦看准了就不要犹豫,毕竟良好的机遇往往只能有一两次。当然,不论何种职业化方向,今后仍然有很多选择和改变的机会,并非一次决定就能固定终生的方向。
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问题上,裴榕明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认清自己喜欢做什么和希望做什么;
2. 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年轻气盛的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落差愈大,失落感也愈大;相对地,落差越小,就越踏实,然而可发掘的潜力也势必较小。事实上,当认可度与期望重合甚至超越期望,同时期望不再显著提高时,上升的势头就会趋向于平缓。
3. 不要认为别人总是误解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常常会感到待遇、赏识程度、晋升等多方面的不公,但实际上,上司可能完全不这么看,与之据理力争不是徒劳,就是带来极大的压力,要有为之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
有关CIO
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们提到了CIO这个词,在这一点上,裴学长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目前各个企业中,很少有一个企业真正存在CIO。CIO的出现跟美国企业制度的演变有关,在中国不存在产生CIO的土壤。如果是CIO,就应该有参与经营决策的权力,很可惜,在现阶段,中国企业信息主管很少有这个职能的。
文/陈畅 、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