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的一户贫困的茶农家,诞生了一个男婴。15岁时,他辍学到外县当了一名配米工人。两年后,他自行创业,开了一家米店。一年后,又开设了自己的碾米厂。28岁时,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且用自己赚来的钱置办了近400亩田地。随后,他办砖厂、做木材生意、养鹅。1957年,他开始生产PVC塑料粉,发展石化产业;进而涉足海运、有机肥料、生物科技、电子科技等行业。67岁时,他成为台湾首富。2004年,他的企业的总营业额已占台湾GDP的10%以上。他就是台湾超大型企业台塑集团的前董事长王永庆。
台塑集团从一个小小的PVC塑料粉厂起家,不断奋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一个出身贫寒、所受教育极为有限的孩子,白手起家、成就了这一神话般的创业成功范例。他的所言、所行、所为充满了传奇色彩。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437必赢会员中心台湾研究所也在其中。他们提出了“王永庆经营管理思想研究”这一课题,2007年4月,该项研究的首期成果《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面世。本书在综合了几十种不同版本的描述台塑集团经营业绩或阐述王永庆先生经营理念的书籍的精华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辅之以详细的案例,内容翔实。全书贯穿了极其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作者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对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作了具有高度学术性的阐述、分析和总结。
本书共分为七章,各章的内容如下:
引言: 所在真水
第一章 轻油裂解计划
第二章 从头说起
第三章 投资美国
第四章 台湾的反六轻运动
第五章 海沧计划
第六章 抽沙填海
第七章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通览全书,可以体察到王永庆先生的重要经营理念与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书中,王永庆先生回忆说,8岁时,妹妹银燕出生,王永庆发现母亲没有请人帮忙,而是自己剪断脐带,产后立即就去屋宅旁的水池边洗衣服。后来,王永庆才完全明白,母亲生他兄弟姊妹8人,都是自行克服所有困难,然后,又照常下床洗衣烧饭,无一例外。
对母性的伟大和母亲的责任心,王永庆痛苦地回忆说:“这种彻彻底底刻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凡事从不期望依靠外力协助,全凭自己设法解决的意志及智慧,实在是闻所未闻。”母亲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品格,对他日后的经营管理有极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从王永庆先生的以下事例可见一斑。
台湾地狭人稠,且多高山峻岭,四面环海。为了解决兴建工厂的用地问题,王永庆先生开展了台湾岛内前所未有的浩大填海工程。自1994年4月开工,1998年6月完工,历时4年余,共计填沙9364万立方米,总造地面积达32平方公里。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弟弟王永在感叹说:“这一段从申请到正式动工的长久经历实在是史无前例,就如同马拉松赛跑一样,若非董事长具有无比坚韧的意志力,恐怕早已放弃。其结果,自然也就没有今天的六轻,更遑论台塑企业耀眼的经营业绩了。”
母亲的止于至善的品格也影响着王永庆先生对待劳资关系的态度。王永庆先生认为,所谓善待员工,除了必须透过有效领导,达成良好营运绩效,并以此提供优良薪资福利之外,同时也要随时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并且体察其心情与感受。当员工在工作上遭遇困难或阻碍,即必须设法协助其排除,使之能够顺利发挥所长。若是员工因为技能不足,以致不能胜任工作,企业也要及时发觉,并且通过必要训练,改善其技能,使其可以胜任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对立,都是起因于彼此划定界限,区分你我。凡是属于“我”的一群,即善待之;非属于“我”的一群,就以截然不同的态度予以差别待遇。其结果自然产生纷争,进而造成对立。如果企业管理阶层能将企业上下员工视为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即能有效排解纷争,不致形成对立。尤其基层员工,如果以理相待,绝大多数员工必然驯服遵从,竭诚拥护。反之,若是员工有所争议,极可能是管理上有某些不尽符合道理之处。这时候,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加以一番检讨,找出问题所在设法改善,使问题消弭于无形。这对企业员工整体力量的团结,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体会这层道理,就会用心思考,谋求善待员工之道。王永庆先生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善于平衡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心理默契。所谓“心理默契”是指劳资双方彼此都有一个信念:“干吧,他会对我负责的。”
王永庆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办企业就是为了对社会尽责任;作为一个企业就要不断地、合理地赚钱,才能更多回馈社会。他不仅这样说,也实实在在地尽力去做。他非常热心于社会慈善事业,他在大陆捐赠了几十亿元人民币,兴建1万所希望小学。他捐赠大陆失聪幼童以人工耳蜗,20万元一个,让20万个幼童受益。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他率先捐赠1亿元人民币。王永庆的善行义举堪称为中华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理念还自于他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著名的“瘦鹅理论”就是其中一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的台湾粮食严重缺乏,农家的家禽只好任其自寻杂草果腹,只只瘦骨嶙峋。王永庆就从农民手中收购高丽菜的菜根和菜叶,又购来稻壳和碎米,再从农家收购来未成年的瘦鹅。让这些饿极了的鹅终日饱食。三个月后,这些瘦鹅便十分肥硕了。
王永庆说:“这些瘦鹅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如果生命力不够强,可能已经残废而难以挽救。但是如果经过长时间的饥饿仍不至于残废,可见其生命力相当强韧,一旦重新获得温饱,其长势比没有挨过饿的鹅还要好。”由此,王永庆得到两点启示:
1、他认为企业经营在不顺利时,要像瘦鹅一样能忍饥挨饿,亦即企业家要有度过困难时期的勇气和毅力。只要企业垮不掉,一旦行业景气到来,企业就会像瘦鹅一样,迅速成长。
2、鹅瘦的原因是农户的饲养方法不当。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不是员工工作不努力,而是老板的管理方法存在的缺点。
王永庆先生非常注意向学者们请教经营管理之道,但不盲从,他更注重从自己的经营实践中总结新知。1986年3月4日,他与管理大师彼得?罗伦基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公开对话,以下是王永庆先生的一些观点,人们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感受他半个多世纪的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理念。
王永庆先生认为,中、西方之间的管理原理本是相通的,没有中西之分,只有制度推行得合理与不合理、彻底与不彻底的区别。
至于管理的定义,王永庆认为,管理没有定律,也没有固定的方式,更无所谓日本式、西洋式或中国式,任何一项追求合理化的过程就是“管理”。因此,“管理”一词,并无好坏之分,也无国别、地域之分,重要的是能切合企业本身运营发展上的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靠不断地检讨、修正与改善得来的,而且必须认真执行,才能获得成果。
当被问及“什么是台塑的发展策略?”时,王永庆端直地答道:“我实在不懂得策略的真实意义,台塑从来不作策略规划,我们所作的只是营业动态管理。”具体而言,就是每年下半年,台塑便开始设定下一年度的营业推动目标。通过深入调查客户的每月动态,并以其基本情况来设定目标,以切实掌握客户需求量的增减变化。这样设定出来的目标才有意义,以此推动业务才有效率。
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曾这样评价王永庆先生:“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台塑集团成功经验证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或生产方式,可以为任何一种优秀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提供理论动机。
徐璐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