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是人类传承文明的方式之一。众多语录体著作中,香远益清者公推《论语》。明清时代,语录作品鼎盛,迄今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当数《菜根谭》。
《菜根谭》又名《菜根谈》。在古语中,“谭”通“谈”,意思为讲述、对话。书名中的“菜根”之意,有多种解释。其一,取自宋朝学者汪信民所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兼采朱熹所言:“某观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其意为,食用至贱至简的菜根,而能心神恬适者,修为才够圆满;能够顽强地适应贫困生活者,凡事必能有所成就。其二,种菜者必厚培菜根,菜味方美。以此为喻,警劝世人,须在坚忍、安贫守道中磨练心性,栽培灌溉身心,充实自我。
《菜根谭》是关于处世思想的格言式小品文集,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相揉合,只言片语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学。主要内容是修身、治学、治家。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善于治家者,方具备治国能力。治家首要是家庭和睦。“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治家还应严格要求子女,“养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苗矣。” 家庭成员间应休戚与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本书认为治学与修为密切相关。“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谊;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本书还主张,学习固然须踏实、勤苦;但又要有乐趣,勿空寂。生活应有张有弛,一味闲散,易懒惰,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一味勤苦,易过于忙乱,思维难以清晰缜密。“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本书关于修身的内容中,不少谈及君子应有的修为。主张君子应坦荡,勿卖弄;应自强,有容忍的雅量。“君子严如介石,小人滑如脂膏。”“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持身不可太高洁,一切污辱垢秽亦要茹纳;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须要涵容。”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亨利·纽曼曾在其著作《大学应如何办》中,描述了“何谓君子”:真正的君子不仅行事不给他人招致痛苦,还处处为他人解忧。他的心思总关注着众人,务必使人人心情舒畅,自由自在。对腼腆者,他便温柔些;对隔膜者,他便和气些;对荒唐者,他便宽容些。他时刻不忘和自己对谈者的脾气;他尽量避免不合时宜的事情或话题;在交谈时,他既不突出自己,也不令人厌烦。他施惠于人时,尽量做得平淡,仿佛他自己是受惠者。他目光远大,慎思熟虑;他深明大义,不以受辱为意;他志行高洁,不对毁谤置念;他要务繁多,无暇心怀敌意;他耐心隐忍,逆来顺受,甘愿吃苦、孤独、赴死,因为他深知这些都不可避免。在他身上,我们充分见到了气势、淳朴、斩截、简练;在他身上,真挚、坦率、周到、宽容得到了最充足的体现。
纽曼先生的这番话与《菜根谭》中有关君子修为的思想多有共通之处。
据史料所载,《菜根谭》成书于明代万历19年(公元1591年)。400余年来,该书出现了诸多版本,不断被重印,远播日本等国。其中多有讹误。其一,不少版本称本书是洪应明撰写的。其实是其收集整理的。其二,不同版本收录的语录条目不同。现今的不少版本收录了360条;明代的刻本收录了362条;清代的刻本收录了408条。
437必赢会员中心图书馆的馆藏中,《菜根谭》的不同版本约有二十种。中国友谊出版社2014年推出了这个全注全译版本,每一条语录都有现代汉语译文,原文的重要词汇均有注解;文风简明扼要,适合大学生阅读。
徐璐撰稿
《菜根谭》中国友谊出版社 2014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洪应明,明朝人,字自诚。另著有《仙佛奇踪》,入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