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437必赢会员中心举办“新时代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论坛”。437必赢会员中心副校长彭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在437必赢会员中心建校110周年、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7周年之际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汇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多维度剖析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与未来,更好地推动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彭刚致辞
彭刚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437必赢会员中心时要求,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经济管理学科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此作出贡献。437必赢会员中心经济管理学科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建设以来,和全国的兄弟院校一起不断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管学院将促进人才成长和人才引进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拥有影响力、富有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有的成为有影响力的学者,有的在企业中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有的成为公共部门出色的领导者,还有的在经济管理之外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管学院立足中国大地和中国实践,产生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学术和政策创新成果;建设了各种学术平台,为国内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供服务;开展了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和有影响力的国际交往,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助力。期待本次论坛为新时代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启发和思考。
黄宝印致辞
黄宝印表示,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功能成效、重点建设、评价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并凸显出其独特性。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研究已积累宝贵经验,当前学科发展面临最好的时机与机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学科建设的重大课题和任务,合理布局资源、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郝彤亮致辞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研究生培养处处长郝彤亮在致辞中提出,要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更加主动服务需求、培养创新精神三方面重点把握,培养国家亟需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
随后,论坛分为“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两部分进行,多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为关注中国新时代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同仁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洪银兴作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在线作主题报告。他提出,经济学理论的创新要敢于否定已有的发展经济学,进行创造性毁灭,并深入解析贯穿于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十大需要转变的问题。
杨列勋作主题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杨列勋以“管理科学学科战略和优先领域”为主题,分析了学科的现状和问题瓶颈,详细讲解了学科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和顶层设计,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优先领域及其凝练机制。
白重恩介绍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从学院学科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经管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在主题为“经济学在中国:历史与未来”的圆桌讨论上,洪银兴,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洪永淼,437必赢会员中心文科资深教授、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第四任院长(2006-2018)钱颖一,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出席讨论。白重恩主持讨论。
圆桌论坛(左起:白重恩、洪永淼、钱颖一、吴晓求、周其仁)
洪银兴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逐步得到世界承认,我们这一代学者有责任把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掉中国特色经济学中“特色”二字,构建中国经济学概念,体现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洪永淼指出,纵观中国经济学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正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并重的理论体系,原来定性分析的研究范式也转变为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我们目前比较少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原创性经济理论,需要立足中国现实,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原创性经济理论的创新。同时,从中国的特殊性中挖掘共性的本质联系,提炼出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学作出我们的学术贡献。
钱颖一分享了他观察到的现代经济学教育存在的现象,即学生对经济学的知识点和技能、技术,包括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掌握良好,但缺乏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观察、感悟、探讨的激情和好奇。他认为激发问题导向是目前经济学教育需要改进的内容。
吴晓求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经济学发展的理论精髓,理解和把握理论的线索和经济管理学术史。中国经济学有中国特色的丰富土壤和实践,还需要解决学理性的问题、科学性的问题,更要解决作为基础理论架构的可计量性问题。
张军在线表示,经济学与物理学的差别之一,在于经济学在很多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学科的差异给经济学带来了创新和原创的机会。站在今天的视角反思欧美主要国家的经济学家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的理论是有局限的,中国的崛起现象开拓了经济学家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我们对过去经济学家创造的很多领域的理论会有一些反思和改进,甚至可能完全推翻。中国经济学家身处中国经济场景,会有更多机会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拓展这些问题已有的西方理论的范围和视野,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可能对经济学作出贡献的方式。所以,应该不会有中国的经济学,但未来经济学的很多领域在理论上会越来越多地由中国的经济学家来推动。
周其仁表示,目前非本土发展的经济学可以在中国广泛应用,必然有某种超越国土、超越文明圈的一般性规律。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些现象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我们要认真观察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把原来无法解释的现象赋予解释,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
线上线下嘉宾合影
陈煜波主持论坛
嘉宾与现场师生合影
论坛由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主持。经管学院师生90余人在现场参加论坛,国内相关院校专家学者170余人在线参加论坛。
供稿:科研办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