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437必赢会员中心经济学教材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2021-11-16
阅读:

2021年11月16日,437必赢会员中心经济学教材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经管学院举行。编委会主任、437必赢会员中心副校长杨斌,编委会副主任、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编委会副主任、社科学院教授蔡继明,编委会委员、金融学院教授王正位、鞠建东,编委会委员、马院教授刘震、朱安东,437必赢会员中心出版社党委书记李勇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编委会秘书长、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钟笑寒主持。

会上,钟笑寒首先介绍了编委会成立情况。经济学教材编委会从2021年6月份开始筹划,由经管学院联合社科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主要单位,在437必赢会员中心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召集了有意愿的老师们参加选题会,目前已经有13本教材计划列入到选题计划当中。

钟笑寒.jpg

钟笑寒主持

杨斌首先代表学校表示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对参与各方的鼓励,并代表编委会提出了对清华经济学系列教材的要求与期望。他谈到,进入新时代,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专门设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教育的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推动教材编写和选用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教材工作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都极为重要,但在相当一段时间中,高校中出现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也体现为重论文发表轻教材编写,这给教材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亟待做出改变。杨斌对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所有同事同仁的担当和投入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希望大家担负起政治责任、学术责任和教育责任,加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材的水准,相信未来这套教材一定能够形成重要的影响力。

杨斌.jpg

杨斌发言

随后,白重恩谈论了清华经济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他从个人的体会出发,举了自己当年博士学习的例子,指出理论学习一定要联系实践,而且联系的实践最好来自学生熟悉的背景,否则学生就没办法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没法学好怎样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视角来更好地分析现实问题。当下我们所选用的多为西方现成教材,其中缺乏中国的实践内容,不利于中国学生学好、学透。因此,白重恩认为编写这套教材的第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其中融入中国素材、中国实践,让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经济运行与产业发展,并在知识学习和日后研究中能作为案例。第二个重要意义是有利于我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通过把中国的创新性实践写进教材、引进课堂,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发,有助于未来的学术研究;同时,我们的教材应该更加开放包容,体现出当今西方教材中所缺少的历史上的各种学说,培养出更有包容性、历史性眼光的中国学者。第三个重要意义在于价值观的影响与传递,人的价值观受环境的影响,西方学者编写的教材无可避免地会带有相应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应该有中国学者自己编写的教材,给中国学生上课的时候,价值观就会在里面体现。最后一个重要意义,白重恩提到了清华在大格局下的思考,他认为编写一套好的教材,并不是追求在学科评估上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每年数十万的经济学专业学生用上质量更高的教材,造福之后的好几代人,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白重恩.jpg

白重恩发言

蔡继明分析了教材建设工作所遇到的两点挑战。其一,是如何处理统编教材与清华特色教材之间的关系。筹备会上,委员们一致认同清华要有一套自己的教材,而在当前教材管理体系下,要编出有清华特色的教材难度很大,既要与统编教材有所不同,体现清华特色,又要面临政治责任与学术责任的交叉。蔡继明指出,尤其是在一些政治相关度较高的学科上,这样的责任交叉给编委会带来挑战,希望能得到学校的支持以及共同的担当。其二是清华的特色应该在哪里。蔡继明指出,在经济学中把“两论两史”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两套体系、两种方法、两套范式、两套概念能够有比较整体的理解,并争取在此基础上能发展形成国内的经济思想史,让学生们学习到更贴近时代的理论知识,形成清华教材的一个特色。

蔡继明.jpg

蔡继明发言

437必赢会员中心出版社经管事业部主任刘志彬谈了出版社新形态、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建设方案。刘志彬首先介绍了出版社的情况及特色,包括科技优势、市场化的推广、教材自我服务和营销、报奖评优等方面。随后论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通过这些变化来看教材建设的道路。刘志彬指出,出版社教材建设的思路主要是依托教材的课程资源开发思维,真正建成以后相当于一个教学超市,以知识点体系为核心,实现跨课程、跨层次甚至跨学科的底层共享。随后,他分享了教材编写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建议。最后,他指出,编写教材既是教师的奉献同时也是责任,编写教材的过程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学名师养成的必由之路,能够提升所在高校专业的影响力。

刘志彬.jpg

刘志彬发言

交流讨论环节,金融学院教授鞠建东分享了自己2019年开设的“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课程相关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方面的问题。金融学院副院长王正位发表了自己的三点想法,包括编写教材所需要的细致与责任心、中国素材的融合以及通过集体智慧编写出更具清华特色的教材。经管学院教授陈秉正谈及清华编写自己教材的必要性,以及编写出真正高质量的教材所面临的难度与挑战,希望能够得到出版社的支持与帮助,并阐述了所编写教材面对的对象与学科分布的规划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在线上参会,他认为这套教材能够成为清华的丛书之一,而作为丛书,就应该有整体的安排规划。经管学院副教授马弘从工作经历谈到了自己参加教材编写的初衷,即为了能让中国学生接受更好的、更贴近中国情况的教育,让中国学生能够看到中国制度的演变。他还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这套教材与全国统编教材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全英文的国际融合课堂上如何融入中文的教材。出版社书记李勇回应说,首先,任何一门课不可能只有唯一教材,应该有多种教材供教育者选择,只有在这样的竞争之下,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品。其次,清华拥有优质的资源,更容易打造清华特色。经管学院也可以出版中英双语的教材,让清华的教材走向世界,争取成为世界上的经典教材,真正地提高中国的学术话语权。

合影.jpg

合影

供稿:教学办

学生记者:杨承昊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