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7日,2022《财经》年会-清华经管EMBA“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主题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437必赢会员中心教授、437必赢会员中心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陈劲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环节,陈劲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经管EMBA2017级校友成湘均,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经管EMBA2019级校友苏长君,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WORLD)创始人及CEO、清华经管EMBA2020级校友李熠,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共话产业变革与升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9月20日在日内瓦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表明,中国的创新已经跃居世界第十二。中国成为全球创业精神最强的国家,市场主体非常活跃,发展潜力巨大。针对中国经济如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陈劲提出三方面观点: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未来的动力要从重视自然资源到重视资本,再到重视知识;第二,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空间,经济增长以前对空间的关注不够,包括物理空间、人际空间与赛博空间;第三,下一步中国企业发展是未来科技、未来产业。
陈劲发表主旨演讲
陈劲认为,碳基新材料、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产业、新一代的通信与物联网产业、数字农业产业、航天深海产业、可控核聚变产业等六个产业将成为未来的核心产业,助力实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赶上未来产业重要风口。陈劲表示,“未来企业发展中,要逐步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关注未来产业,不断关注未来科技、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围绕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源泉,陈劲提出他的思路,即从自然资源、资本向知识要素转型,企业要把空间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变量,产业的定位从现有产业逐步关注战略新兴产业,今后要走向未来产业。
在圆桌论坛环节,陈劲呼吁,中小企业发挥专精特新方面的优势,提高技术领先程度,大企业和小企业互相合作配合,形成开发体系。企业要从竞争思维走向竞合思维,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更和谐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家要对创新规律有更好的认识,“把创新生态的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重点,而不是拘泥于自我发展,要有大局观、总体观,依托整体思维的创新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宋继强细数了英特尔经历的不同信息发展周期,即从最早期的计算机单片机开始,到后来的PC机、互联网、移动计算,到现在的物联网,如今越来越多把可能计算的一些数据纳入到赛博世界。宋继强表示,要穿越周期,三个要素很重要:一是坚信底层逻辑,坚持打开自己封闭的视野,跟更多的人去交流合作;第二,不停吸收新的东西,不能只看上层的空中楼阁而忽视基础的东西;第三,不要轻易放弃。在宋继强看来,在新的周期里,随着越来越多数据导入到赛博世界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如何进行存储,是这一技术周期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宋继强发言
如何保持创业公司创新力?成湘均认为,创业者会思考结果、拥抱变化、有冒险精神,这些只决定了你会去开始,而不决定结果;任何一个创新项目不应该只有开始,还应该抱着过程和结果,不然失败的概率非常大。成湘均表示,谈创新、探索,如果仅仅只是强调文化、氛围、土壤、制度,很难保证结果;创业者除了热情,最好能找到可以落地的工具,帮助我们完善创新过程。
成湘均发言
中小企业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苏长君在圆桌论坛中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企业要选一两个点,找到业界最精、最细的痛点去发力,把这个点放大,无限研究;二是企业的科研一定要利用好生态,形成生态之后,大家可以一起利用,无需盲目地补齐其他短板,要把长板做到无限长,用别人的长板补自己短板。苏长君表示,企业在拥抱新技术时,应该保持宠辱不惊的态度,不能过度追逐热点,不应盲目追逐新技术、主动抢热点或者把热点往自己脸上贴,而是应该用好新技术,“要保证自己的底盘、自己的业务、自己的本质不能变,在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的技术用好。”
苏长君发言
李熠表示,每一个企业家或者每一家企业的DNA,决定了企业做比较冒险颠覆式的创新,还是做平稳的微创新。想要做颠覆式创新,一定要准备接受比别的企业多一百次、两百次的失败。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是人才。李熠认为,科技的变革周期越来越快,我们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研究的东西始终感觉跟市场差几年,“如果能把市场培养人才的转换效率提高一些,对企业就是最大的帮助。”
李熠发言
圆桌论坛
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膨胀风险并存。探寻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与经济复苏新动力是中国企业需要共同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清华经管EMBA将致力于为来自各行业的产业领袖分享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和经济理论,聚焦前沿科技,共话产业未来。
供稿:EMBA教育中心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