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骏,金融系,经博15。
洪祥骏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泰戈尔
记得在浙大本科大三暑假拿到了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保博资格的时候,我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还是非常的懵懂。我在本科学习金融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数学和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只知道在博士阶段可以学习到更多有趣的金融和数学相结合的知识,于是便踏入了学术研究的大门。但是我对博士学习的认识其实一开始不是很清晰,所以读博的五年却更像是在不断试错成长的历程。
回顾读博这五年来的心路历程,我才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当初相比在心智和思考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思维上的改变才正是这五年博士学习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毕业在即,我对母校充满了留恋。我非常感谢这五年所经历的挫折困难,更要感谢清华园里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因此,我希望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毕业感悟:年轻人不能想赢怕输,自我成长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学术门外汉的求索历程
“这学期有一门泛函分析,有没有人要一起搭伴学呀?”;“听说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Hinton来开讲座了,要不要一起去听?”这些场景在我读博一时特别的熟悉,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兴趣广泛,喜欢学很多课程的人。但是这样的一个“学痴”精神其实对于学术研究是不利的。我在博士的第一个学期便选择了要从事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的理论研究方向,希望能阐释投资者参与到平台经济中能产生网络外部性的理性动机。为了能深入了解理论研究的来龙去脉,我学习了宏观到微观的经济学理论后,感觉还是无法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又去学习了复杂网络图论和机制设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沉浸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结果光学了很多数学知识,却没有对一开始该研究的问题动笔思考,以至于一个学期都在原地踏步。因此,我在博一上学期的心得是“学而不思则罔”。
博一的第二个学期,我们的金融专业课也开始了,我在学习了公司金融的专业理论课后,视野被突然打开了,原来纷繁复杂的金融活动用几个简单的假设进行建模推导后都可以一以贯之地解释,构建起了一套完备的知识系统。我也开始野心勃勃地想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互联网经济。这一个学期我学会了专注于研究问题而不只是听课,但是却有些“不自量力”,太早地开始希望面面俱到地建立理论体系,我花费了一学期的努力终于搭建出理论模型后,兴致勃勃地去找导师讨论,结果导师否定了我的理论模型,全部需要推倒重来,只需要找一个很小的问题来建模分析即可。感谢导师的及时纠正让我领会到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方法。因此,博一下学期我学会了“Less is more,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博二是我的学术摸索期。在当时,我了解到国内找教职必须要有一年海外交流经历,我在博一时也积极关注着能去海外交流的机会。终于,金融系为我们提供了能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学的机会,我很幸运地通过了面试,但是海外的指导老师是一位企业并购和文本分析擅长的实证研究专家,希望我沿此方向继续深造。我与导师商量后,他同意了我转型作实证研究,同时跟从另一位副导师开展研究,我特别感激导师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在博二期间便开始了对数据分析和编程学习的摸索。为了学习文本分析,我开始自学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和处理文本数据。为了了解企业并购,我开始对相关研究问题进行重新选题和摸索,但是选题的过程却不顺利。我从私募基金、投资银行、产业投资到轻资产化等领域中希望探索企业通过并购形成企业边界的原因,但是换了很多角度都无法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实证结果。博二一晃而过,我才醒悟到“做事要专注,不要频繁变化”。
博三的这一年,我来到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进行访学。但是原先计划要做的文本分析的课题由于海外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顺利投稿了。在海外教授和副导师的建议下,我开始从事新兴市场的跨国并购研究,这意味着我需要重新开始学习和接触国际数据库和收集跨国数据。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都在数据库的搭建和指标计算上,但是很遗憾的是一开始希望摸索的全球性的跨国并购问题结果不稳健,一转眼只剩下四个月就要回国了,我开始专注研究中国的跨国并购,同时对中国各个部委出台的对外投资、重大资产重组和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学习梳理,终于在回国前完成了一篇英文论文初稿,而它也成为了我毕业论文的雏形。感谢这一年海外教授的指导,我对实证研究过程需要的严谨和细致有了很深的体会,“做事要有工匠精神,慢工出细,大器晚成”。
回国后我就进入了博四,到了需要准备求职的时候,心态却发生了变化。我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认为只要能用打造传家宝一样的态度来完善一篇论文就能成功当上老师。而很多前辈们开始提醒我,在学术界要先生存,才能谈发展,而生存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发表来满足就业门槛。我开始不再只专注于深挖一个难题,而是尝试要多找合作者一起讨论,多写多改。除了对与国外教授合作的论文反复修改和提升结果稳健性以外,这一年里我还写了十余篇论文,最大的体会就是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能通过写作来突出自己文章的贡献,言简意赅地阐述清楚文章主要逻辑。我明白了要“大道至简,学会说话,讲好中国的故事”。
一转眼博士生涯到了第五年,我才终于迎来了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而同时我也将自己的不同论文到近十场国际国内会议进行宣讲;学院的两位老师愿意与我开展文本分析相关的研究,让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习没有白费。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研究成果用到社会实践中
我还记得就在国考的那一周,我参加了四场学术会议,汇报了四篇不同的论文,
在准备国考的过程中,我聆听了许多地方基层工作者还有国家部委公职人员的经验分享会,他们为国计民生日思夜想,上至国家大局,下至一方水土,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有着深刻的洞解,上下协同一起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政策。而这种知行结合,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恰恰是我非常希望乐意从事的职业。此外,我对公共事业工作一直较为关注,最开始的认识源于博士期间一直从事的社会工作。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能锻炼自己的工作处事能力。我在博一时曾参加经管学院研团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以及研究生会学术部,结识了一群乐于奉献、充满干劲的小伙伴;博二时继续在研团组织部担任副书记,学习着如何协调筹办各项会议。而在回国后,又继续担任班级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团支书等工作,为班集体服务。由于我是一名福建厦门人,有很浓的乡土情结,崇尚落叶归根,于是我在毕业求职时报名了福建选调生考试。最后我很幸运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定岗到了家乡的政府机关。
我一直记得在面试当天,面试主考官向我介绍了博士生在政府机关的工作状态,让我对日后的工作充满了憧憬。博士选调生在这里是作为一名政策研究者,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一个领域有深入的学术研究功底,还需要具备广博的视野和知识面,对不同的宏观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统筹协调,全盘考虑。我需要将我的金融思维和专业知识融入到当地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时我们还需要走访企业和基层进行深入考察,收集数据样本后进行分析,充分地开会研讨,借鉴和调研其他地方的优秀政策成果。
鲁迅曾说过“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公务员的工作更多需要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上,怀揣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让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之花盛开在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政策之上。与此同时,我的学术理想其实还可以在这里继续延续,“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有了对现实工作的亲身实践后,我也许还能更好地总结出一般规律,作出接地气的研究成果。
结语
我的故事只是众多博士生苦苦摸索的经历缩影,我们平凡却不平淡,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出好戏。无论何种境遇,身在何处,我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所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让智慧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上。我非常感谢在清华读博期间有导师和众多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关心鼓励,让我可以不留遗憾地告别母校。希望今后我能让所有努力圆满落幕,不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
水木清华,教我育我。无论我们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坎坷,我们都应铭记在清华读博阶段摸索成长、攻坚克难的那段经历,从中汲取勇气和信心,坚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哪有一夜成名,只有百炼成钢。不管我们现在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要被别人或快或慢的成就所影响,浮躁焦虑,随波逐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区,在机会没到来前,我们只需要跟随内心选择的繁星指引,不断奋斗,勤于思考,终能等到自己人生的日出之时。
供稿:研工组
编辑:张晓雪
审核: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