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毕业季|鲍舟启:在无限可能中寻找方向

2020-06-14
阅读:

鲍舟启,经64班,437必赢会员中心学生粉刷匠工作室协会副会长,437必赢会员中心五星级志愿者,437必赢会员中心志愿公益优秀奖,曾代表437必赢会员中心参与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毕业后将进入腾讯工作。

1_meitu_1.jpg

鲍舟启

四年前的夏天,她在清华园扬帆启舟。从此,沿着一条宽阔无边的大江,她荡舟不羁。从经济金融到数字媒体艺术;从慈善公益到商业分析;从创业构想到互联网产品经理……她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平野阔、大江流,她且行且看,一路精彩。四年后的今天,她沿着自己开辟的航线,驶向更广阔的远洋。

——编者按

与鲍舟启的采访是一段充满乐趣的经历,面对我的提问,她不断“撕掉”我给她贴上的一个个标签:“粉刷匠协会副会长”、“五星级志愿者”,“腾讯PM”……她将之一一“撕掉”之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平凡的自我——“没有人可以定义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你自己。”

在平常生活中感受公益快乐

437必赢会员中心学生粉刷匠工作室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儿童受教育空间优化再造的高校学生社团。从校园改造到艺术教育,从乡村小学到儿童关爱中心,粉刷匠的志愿者们用画笔点亮单调乏味的校舍墙壁,将艺术的种子撒播在贫瘠的土壤上。

从大一加入粉刷匠协会成为志愿者,到大四作为副会长从协会毕业,四年的公益事业让鲍舟启走进了许多贫困落后的地区,看到了原本难以接触的另一个世界。在她看来,从事公益事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我们选择了公益,选择为生活在闭塞环境的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公益也选择了我们,让我们从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中跳出来,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更多可能性。”

在鲍舟启看来,公益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走出校园,走出自己原来的角色,沉下心来感受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大一那年的五一假期,她和社团的朋友们一起前往吉林省榆树市开展校园改造项目。因为学校附近没有宿舍和旅馆,志愿者们选择在教室打地铺睡觉。有一天清晨,不到五点,他们就被假期结束返校上课的小朋友们叫醒了。原来,孩子们的父母都需要在日出前早起务农,所以会提前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回想起三年前的经历,鲍舟启笑着说:“也许你前一天还在图书馆赶着DDL写大作业,今天就突然被一群说着东北话的小朋友在清晨叫醒,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你会感觉平凡的生活透出了一种戏剧感。”在清华的每一天,大家都在努力向前跑,上完一门课跑向下一门课,写完一份大作业又要参加社工会议。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就像学堂路上的自行车轮,一直向前,日夜不息。

“一直盯着眼前的目标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你也需要抽离出来看看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问起鲍舟启这些年的公益经历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她想到的不是那些辛苦或者困难的时候,而是三年前的那个被孩子们包围的叽叽喳喳的早晨。在志愿公益中鲍舟启不断认识着自我,结交着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朋友。她突破了原本非常同质化的环境,遇到了更多不一样的思想,发现了更多可能性。

2_meitu_2.jpg

鲍舟启在粉刷匠协会乡村学校墙绘活动中

2019年末鲍舟启飞往美国盐湖城,代表清华学子参加第68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会上她提到“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认识到志愿公益不仅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志愿公益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精神”。鲍舟启始终坚持志愿公益的责任和担当并不意味着公益一定带有自我奉献式的悲剧色彩。在采访中,她也反复强调一定不要把从事公益事业过分抬高。这种平常心态让鲍舟启对公益事业的认知格外深入。四年的沉淀让她感受到公益本身应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公益本身应该是快乐的。

3_meitu_3.jpg

鲍舟启(后排左三)在盐湖城参与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

如今回忆自己当年做出的参加粉刷匠协会的决定,鲍舟启认为自己也许并不符合传统定义上的理性人的思考。参与粉刷匠的公益活动看起来机会成本更大,明面上能带来的回报也更少。她坦言自己“没有去做过成本收益上的考量”,因为很多事情本身就不能被视为一笔交易或者投资。在她心里,公益活动能带给她的收获绝非短期的,也不是能直接衡量比较的。

在无限可能中寻找职业方向

毕业后,在校招中斩获微信产品经理offer的鲍舟启将入职腾讯。其实从大一开始,鲍舟启充分利用了学院和学校提供的广阔的课程选择空间。她积极选修不同学院开设的课程,美术、心理学等都有涉猎,而选课的标准更多地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她还选修了经管学子中非常冷门的数字媒体艺术双学位,在课程中感受媒体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4_meitu_4.jpg

鲍舟启(右一)在印度参与“启创”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活动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鲍舟启意识到自己对职业道路的热爱更加明显,大三在多伦多大学交换时与当地学生的交流更让她坚定了求职的规划。从市场营销到商业分析,从管理咨询到产品策划,鲍舟启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热爱所在。大二时鲍舟启向腾讯投过暑期实习的简历,因为年级较低并没有进入面试。大三春招季,一份意外发来的产品经理面试邀请,让她开始了产品经理的体验之路。那年暑假在微信支付的实习经历,让鲍舟启认识到,产品经理与传统的商业咨询相比,更能真正影响项目最后的实施情况。“从设计策划到执行再到最后落地,你的方案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是肉眼可见的,我认为这是一件更接地气的事情。”

好奇心和兴趣是驱动鲍舟启不断尝试的重要动力。她以自己的实习经历为例,如果她对某个行业感兴趣或是对某个职业好奇,她会努力寻找机会去了解这个行业,或者通过实习感受这个行业的真实工作情况。如果发现这个领域真实的工作情况和自己的预期差距太大,或者自己可能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她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鲍舟启认为,一次次的尝试或许不能帮你找到所谓的“正确选项”,但是一定可以排除那些不适合你的“错误选项”。她反对用目的论的视角来审视试错的经历,而认为尝试本身就是目的之一。这种尝试不仅仅针对就业选择,对于实践活动、语言学习等都一样。鲍舟启鼓励经管的学子去积极实践自己的想法,去体验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今找到自己工作方向的鲍舟启在毕业前夕和朋友一同发起了清华的互联网产品研讨社群。从舜德楼的一个小会议室开始,她们从零到一招募到了70余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分享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想法和经验。她计划毕业以后,以校友的身份继续参与到这个毕业前创立的社群中。在不断尝试中,一次意外的实习机会,让鲍舟启找到了自己愿意扎根的兴趣点。

且行且看,无限可能

“可能性”是采访过程中鲍舟启谈到最多的词汇。无论是公益事业让她认知到了世界的可能性,还是在职业选择的道路上,不断试错、不断探索以发掘自己的可能性。鲍舟启始终在且行且看的道路上书写自己的精彩故事。

四年过去,鲍舟启体验感知了许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背后是不断的尝试,而尝试的背后不仅仅是她的好奇心和兴趣,更有她不自我设限的态度。鲍舟启认为青年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想法,要去接受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接受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谈及经管学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鲍舟启这样说道,“当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总是经管学子应该如何时,你就已经在给自己设限了。”她希望经管学生的身份不要成为限制选择的因素。这种不设限既在于可以选择超出经管范畴的各种可能性,更在于同样尊重那些符合经管传统发展道路的选择。她希望青年人身上的开放态度能够真正打破标签化的限制,去勇敢地尝试可能性。

采访步入尾声,我们请鲍舟启谈谈清华四年最深刻难忘的一段记忆。原本我们以为她会说出自己在参加公益事业时的某些片段,但她停顿了片刻,然后说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一时间脑海中浮现出太多画面,都无比难忘。也许,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可能性”一直伴随着她泛舟青春长河,才让四年时光处处繁花盛开,绽放精彩。

面对未来,鲍舟启保持着且行且看的态度。她没有明确的靶向,但她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回到校园,那时候自己也许会去读MBA,也许会去读艺术硕士。未来的可能性依然在等待发掘。而鲍舟启已经找好了下一个尝试的方向。她希望自己能在毕业后参与或发起一些赋能职场女性、关注女性领导力的活动。这又是一个新的领域,正在等待全新的尝试与发现。

冲出大江,荡舟汪洋,无限的精彩正在展开……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采访/撰稿:经管团委记者团雷曜瑄

编辑:张晓雪

审核: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