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千山万水,洞明世事人情。2022年暑期,在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指导支持下,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24支社会实践支队开展了“百年接力,强国有我——我们这十年”主题社会实践,围绕“初心一百年”“我们这十年”“问道新征程”“中国新力量”“‘清’年爱劳动”“青年命运共同体”六大方向,积极展开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暑期实践参与人次共计238人,院内参与率超过90%,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浙江、云南、海南、安徽等多个省份,主题包括助学、生态移民、大数据生态治理、碳中和、非遗保护、乡村振兴、锂电池产业等。此外,经管学院实践支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实践计划。全校7支班团骨干实践支队中,有4支来自经管学院。学院推荐5支支队参与“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校暑期专项实践团。2支支队进入南风窗“调研中国”大赛百强,并获得“最受欢迎十大课题”“优秀结营团队”等奖项。
品牌项目
“益行千里”实践项目:益行千里·寻梦非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8月中旬,学院“益行千里”实践项目开启了在浙江省海宁市、嘉兴市,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的“寻梦非遗”之旅,探索多元主体在非遗保护中的分工与角色,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回馈社会的机制。
支队共调研走访30个机构,展开15次座谈会,进行10余场对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支队在与当地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的交流中,对当地非遗基本情况、“非遗阵地建设”“文旅融合”“政策激励”等特色亮点工作以及未来非遗工作计划进行深入了解;在与非遗企业的对话中,探讨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以及“非遗产业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对商业化重构与守住文化本味的矛盾、规模化对应的机械化和手工制作间的取舍、非遗标签的过度消费、核心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深入乡村,走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时,走山路、访茶园、学蜡染,思考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打造地方名片,助力乡村振兴,形成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支队成员在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建新茶茶园
支队成员参观海宁市华灯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车间
兴华同行吴忠支队:传承十年炭火情,兴华助学宁夏行
时值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为缅怀赵家和教授逝世十周年、传承炭火精神,由经管团委发起的兴华同行公益实践再出发,清华学子深入宁夏,助学支教,助力乡村振兴。
育人育志,立根立本。8月22日,兴华同行吴忠支队10位成员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展了期5天的助学活动。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区,支队前往当地仅有的两所高中进行经验分享,调研当地教育状况。还应邀同初中学生开展交流,结合实际提出建议,拟写了《红寺堡区推进高中教育创新的思路与建议》政策报告。支队还与红寺堡中学高一学生建立对接匹配,实现长期交流。
在助学过程中,成员们加深了对基层教育的了解,对乡村振兴的未来提出了更多的期许与展望。
作为预备党员,经管学院2020级本科生钱威缙表示:“在这次的支教中,我接触到了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当地匮乏的教育资源让我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支队成员在红寺堡中学与教师开展座谈会
支队成员在红寺堡中学进班交流
闻道新征程
“海晏河清”赴宁夏调研黄河数字化治理支队:九曲黄河,数字宁夏
8月1日至6日,“海晏河清”赴宁夏调研黄河数字化治理支队考察宁夏北部灌区,调研主题为数字化水资源调配、智能化高效节水灌溉。
“天下黄河富宁夏”,靠的是地理优势,更是宁夏上下一心的努力。支队成员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西北地区缺水现状与宁夏节水发展的信心。支队充分进行线上预调研,并在437必赢会员中心水利水电工程系魏加华老师及宁夏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指导下逐步开展线下实践。支队实地考察一系列试点渠道与地方性的灌区,全面探索数字治水普及情况;深入调研当地全渠道测控一体化技术的落地实施,与灌渠管理处、管理所等多级政府管理部门开展座谈,也与当地农户、乡镇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交流,立体了解宁夏数字化水治理和政府管理现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支队成员积极为当地深入开展数字化水治理建言献策。
支队在西干渠管理处与负责人开展座谈
支队成员在秦汉渠管理处调研数字化水治理情况
“清青湖海”赴青海盐湖锂业调研支队:聆听产业脉搏,感悟盐湖精神
8月2日至7日,学院“清青湖海”调研支队赴青海省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合影
盐湖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近年来,新能源行业有序发展,锂资源需求大幅增加,锂行业前景广阔。支队成员深入思考行业未来发展以及新时代青年应践行的责任,树立了“投身行业一线,奉献青春力量”的理想抱负。
支队成员参访锂业企业
支队成员在参访青海多家锂业企业过程中,走入生产制备碳酸锂的工厂车间,聆听技术人员对提锂技术的讲解,进一步了解青海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认识了盐湖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向好前景。支队成员还与数位行业前辈访谈交流,感悟一代代盐湖人为盐湖产业建设不懈奋斗的精神。
烟火东新——“西引力”赴陕西西安实践支队:访夜市经济,悟老街文化
8月15日至18日,“烟火东新”实践支队来到陕西省西安市东新社区,围绕疫情下老街区夜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独特美食经济文化展开调研。
支队由“夜市经济”分队和“美食直播间”分队组成。其中夜市经济分队与当地相关部门主管人员进行座谈,并深入东新社区,采访天锡楼、小白马串串、李向阳胡辣汤等店家。支队也邀请路人街访,对东新夜市经济的发展展开调研。成员深入研讨东新街夜市经济的现状、利弊条件和发展方向,对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课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感悟。
美食直播间分队则走访了郑家包子、建宏胡辣汤等饭店,采访店家和食客,从中获取当地美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与东新社区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就社区设立的美食直播间进行访谈交流。支队成员深入了解美食直播间的业态、模式以及优缺点,并将成果转化成短视频。
烟火东新支队成员与中山门街道经济科座谈
烟火东新支队成员采访食客
“宿流何方”——赴大理丽江调研民宿发展实践支队:民宿发展路在何方
8月8日,由来自5所高校、13名队员组成的宿流何方实践支队,从祖国各地齐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他们在这里开展为期4天的民宿实地调研活动。调研采取“问卷+座谈+走访”的形式,通过与大理州文旅局,大理市客栈协会座谈,走访十家大理各具特色的民宿,采访游客,分析民宿发展疑难症结所在之处,并提供对应措施建议。
访谈民宿负责人
访谈民宿合影
“古城新治”赴苏州潮州调研支队: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古城新生
“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少有五十年的建筑。”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保护古建筑与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命题。
8月8日至14日,学院经14班的11位同学组成“古城新治”赴苏州潮州调研支队前往苏州、潮州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古城参观、居民访谈、专家座谈等活动,通过调研比较两座城市在古城保护与发展中选择的不同方案、各自面临的困境,了解古城居民真实的想法,思考如何处理好“新旧”平衡问题,尝试探索一条能为解决全国范围内的古城保护与发展问题有所助益的道路。实践过程中,支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两地实际情况,围绕以可持续的方式留存住人民的乡愁、保护好祖先珍贵遗产等问题提出建议与方案。青年不仅是古城的记忆者,还应是古城的守护者与建设者,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才回流引进,不断产出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激荡起古城保护与更新的青春力量。
“青春潮涌 山水宋城”座谈
南社纪念馆合照
我们这十年
“金诚所治”赴安徽金寨实践支队:走进老区看新貌——乡村振兴“金寨经验”
为学习老区脱贫成果,感悟“大别山精神”“治淮精神”,8月,学院一字班10名同学组成的“金诚所治”实践支队,以“走进老区看新貌”为主题,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实践活动。支队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为金寨县“村村出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红色基因深深动容。与此同时,支队也在寻访、调研中学习领会金寨县农宅迁退、中心村建设和耕地复垦等宅改工作成果。
宅基地改革组在古碑镇余岭村开展入户调研访谈
红色文旅组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开展座谈
8月15、16日,支队开展以座谈宣讲为主的集体实践,之后分两组开展为期5天的专题调研。其中,红色文旅组同县文旅体育局座谈,并对县内9个红色文旅点的服务设施、宣传渠道等进行调研;宅基地改革组与金寨县住建局与宅改办开展两次专题座谈,通过实地考察和入户访谈,调研金寨宅基地退出试点改革情况。
点沙成绿,细谈库布其沙漠治理见闻
7月25日至31日,“点沙成绿”支队7位队员在鄂尔多斯市开展了为期7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支队共调研参访15个机构组织,开展3场座谈会议。在与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和杭锦旗人民政府的访谈中,支队了解到库布齐沙漠治理“政府主导、国家和地方工程带动、全社会参与”的模式下,治沙技术不断提高、治沙成果举世瞩目。在参观独贵塔拉亿利光伏基地、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时,支队体会了企业建设光伏发电板,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特色产业,以期“既增绿又增收”的社会责任心。在吉日嘎朗图镇,支队走近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调研当地畜牧养殖业和光伏发电产业,切实感受到生态产业在脱贫中的贡献。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农牧民,“点沙成绿”支队参访调研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合力的三方,真正深入了祖国的大地,了解了地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中各方的努力。
“点沙成绿”支队与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座谈
“点沙成绿”支队与杭锦旗政府相关领导合影
青年命运共同体
清山绿水,碳行天下
8月1日至9月6日,437必赢会员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学校联合策划的社会实践“清山绿水,碳行天下”支队一行 7 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线下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学校,线上连线开展交流。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与试讲,由支队长彭友和毛沐汐来到北京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圆满完成了面向北京学校学生的低碳教育科普活动。
在为期4天的科普教育课堂的基础之上,支队在8月15日与北京学校共同建立了“碳行”社团,并举办社团成立交流活动。小朋友们在交流会上积极发言,讲述了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低碳知识。
8月25日,来自北航的支队成员姚瑞凌负责带领小朋友深入北京学校附近社区,向居委会申请宣传栏,张贴小朋友们绘制的低碳宣传材料,并且开展了一次宣传活动,吸引到不少居民围观参与。支队成员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关注,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态度。
结束了线下科普活动,支队在8月26日着手搭建属于支队自己的宣传网站,力争做大做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绿色中国声音,以“中文+英文”“新闻+服务”为模式,打造“指尖上的生态文明”,让观看者一端在手,不仅可以“知中国生态事”,更可以“知全球生态事”。
9月6日,支队举行线上宣讲,以国内外青少年生态文明思想状况为了解对象,以融媒体建设、宣讲互动为实践内容,邀请剑桥大学能源工程系部分外籍同学参与宣讲,用“务实+务虚”“实践+实习”的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在搜集资料、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支队队员也得到自我提升。通过不同专家对政策、未来发展方向的解读,了解我国绿色低碳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一些低碳相关产业的现状。在线上宣讲的过程中,支队各成员与各国参会的青少年分别收集了自己国家有关实现碳中和的政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与讨论。
彭友和毛沐汐同学在北京学校进行科普教育
供稿:学生工作组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