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必赢会员中心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经管学院:稳健更有价值

2006-03-28
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稳健更有价值

2006年03月26日 17:4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方军

北京报道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xydt/20060326/17462448135.shtml

“实效”,437必赢会员中心第一副院长钱颖一用这个词概括437必赢会员中心经管学院开办十年的国际MBA(IMBA)项目的特点,这可能也正是清华经管的特点。清华经管的另一特点是“稳健”,虽然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它却没有进行太多的市场推广,钱颖一解释说:“在现在国内比较浮躁的环境中,稳健的市场价值更大。”

钱颖一在讨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教育时提到的“着眼长远”是清华经管的第三个特点,比如,清华经管一直在引进规范化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虽然这样的做法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在访谈中,钱颖一讨论了他对商业管理教育的观点、如何与国际接轨以及清华经管的具体做法、经验和未来规划。

访谈

问:一般地看,您认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业管理教育?

答:第一,需要培养既懂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熟知中国企业实情的人才。这是清华经管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最先提出来的,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第二,需要培养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的管理者。现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也越来越开放。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学会在这一环境下竞争,成为优胜者。

第三,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管理教育就不能太急功近利, 而要注重长远。管理教育不应时时处处都想立竿见影,而不关注长远的效果。

问:那么清华经管学院对应地有什么样的努力?

答:为了达到这一理想,清华经管学院有十分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一个努力方向是要办成“研究教学型”学院,即在输出知识的同时也要创造知识。因此,教师的教课负担不能太重,不然就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创新知识。

第二个努力方向是要办成“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学院,既要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又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不过我也想说,中国的商业管理教育模式一定是多层次的。每个院校有适合它自己的定位,不存在惟一的模式。而对清华经管学院来说,国际化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问: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这是今年最引人注目的观点。在您看来,在这样的未来趋势中,中国的商学院应该如何与世界接轨?

答:“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形容,我认为,他真正想说的是,世界现在是互相联接的(connected)。现在世界相互联结的程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在相互联结的世界中如何与世界接轨。

我把与世界接轨的内涵具体到三个方面:全球化的视野、规范化的方法、国际化的师生。

第一是全球化的视野。全球化的视野,不仅仅是全球视野。全球视野就是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的事,还要看到亚洲的事、美国的事、欧洲的事、拉美的事等等。但全球化的视野又比它更深一层,因为世界的各个地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比如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影响到美国的建筑业,因为中国宏观调控可能会影响到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率,美国利率会影响美国的房地产。

清华经管学院在2000年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其中有30多位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CEO,他们本人都是全球化的当事人和推动者,带给我们全球化的视野。

第二是规范化的方法。这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商学院,讨论的经济问题和商业案例绝大多数是从中国的实际中产生的,或者是同中国相关的。但是同时,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应该是规范的。方法的改进带来的收益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见效,短期不大容易看见。

第三是国际化的师生。在教师的国际化上,我们有很多教师出去学习,我们也请不少国外的教师来。最近国际化的一个新进展是学生交换,非常受欢迎。目前清华国际MBA项目中有1/4的学生来自海外。

问:从1997年开始,清华与MIT合作的清华国际MBA(IMBA)是国内最早的合作项目,回顾它十年的发展过程,请问有什么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

答:清华同MIT合作的国际MBA的确是国内最早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它从1997年开始,现在规模是每年120人,今年是它的十周年纪念。国际合作办学后来在国内商学院中也不少,但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它特别重视“实效”。

回顾清华国际MBA的十年办学,有两点我们体会较深。首先,国际MBA推动了清华经管学院“入主流”。初办MBA教育时的一个最大诱惑就是“发挥已有的优势”。每个学校都试图根据自己当时的优势来办学。实际上,这些都是“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清华与MIT的合作,一开始就很明确地引入过去没有的、但是主流的课程,如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等。以金融为例,国内很多其他学校当时一说金融还是说货币银行,实际上在商学院,金融指的是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所以有的学校走了弯路。

其次,国际MBA先行一步,对其他的MBA起到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很多课程刚开始先在国际MBA中引进,然后再把它推广到其他MBA项目中,比如商务沟通、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因此,国际MBA和其他MBA之间有相当大的互补性。

问:与国内其他知名大学的商学院相比,清华经管学院采取的一直是非常稳健的发展方式,而没有像别的商学院那样积极的推广自己的品牌。请问如何看这方面的得失?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回答。

第一方面,我认为稳健本身是清华品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当今比较浮躁的环境中,稳健的市场价值更大。清华经管学院肯定还会继续呈现这一特征。我们不喜欢那种事情还没有做,就先到处张扬的作风。清华的风格是,把事情做好了之后再去讲,并不是不讲。

另一方面,我认为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今后“清华经管学院”(“Tsinghua SEM”)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品牌。不仅如此,在它旗下的主打项目,“清华MBA”,“清华国际MBA”,“清华EMBA”等也成为更知名的品牌。我们希望这些品牌不仅吸引眼球,更赢得赞誉和认同。

问:最近,国内商学院开始参与国际教育机构如AACSB等的认证,也有参与权威媒体如英国《金融时报》等的排名。请问你如何看待认证和排名?

答:我们把认证视为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因此对认证我们的态度非常积极。清华经管学院是国内第一个参加AACSB认证的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花了很大的力量,专门成立认证工作办公室,非常认真地参加认证过程,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完善办学的各个环节。

关于排名,我想说点我的个人看法。在市场环境中,一定会有人出来搞排名,原因很简单:有需求,因为读者希望看到排名;有供给,因为媒体或者排名机构有激励。对需求者、读者而言,他们则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解读排名。不错,排名提供一定的信息,但是在我看来,对大学或商学院的排名,即使是很规范的,它提供的信息也是属于“噪音”比较大的信息,就是说这种信息的准确性相对比较差。这是学校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衡量企业的信息可以比较准确,而且即时。一个季度、一个年度的利润、销售等指标,基本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和研究成果,对两者的质量的衡量都相当困难,其效果往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会清楚。因此,读者完全不应该像解读财富500强排名或者像解读穆迪信用评级那样来解读大学或商学院的排名。